下肢皮肤撕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腿脚发凉疼痛乏力当心是这类血管病作祟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皮肤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1130/10039427.html

在日常的生活中,许多老年人出现腿脚发凉,或者出现走一段路程以后腿疼乏力,坐下休息片刻后,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再度出现的症状,很多老年人会误认为是缺钙或是受凉所致,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判断,并不仅是年纪大的问题,很有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硬化闭塞症所导致的。那么,到底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什么有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如同水管长了水锈,当血脂沉积在下肢动脉内膜上,内膜面向管腔内突起,造成管腔狭窄,通往下肢的血流减少。病情一旦恶化,管腔越来越狭窄甚至堵塞,当血流供应不能满足肢体运动时对氧的需求,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特别是进入冬季,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加剧,是下肢缺血的高发期。下肢动脉缺血最初表现为肢体发凉、发麻,行走时下肢病变的血管不能提供足够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迫使肌肉细胞进行无氧代谢,由此而产生大量酸性代谢废物,进而引起疼痛,当活动停止时,代谢废物被血流逐渐清除,疼痛感随即消失,这种症状重复出现现象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跛行距离逐渐缩短,当发展到侧枝小动脉也不足以维持肢体的需求时,血供最差的趾端部分出现昼夜不停的疼痛,称为静息痛,甚至造成脚趾溃疡、坏疽等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症状?

1、轻微症状期患者一般会感觉下肢经常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就是抽筋,由于这些早期病变并不典型,很容易与其他病混淆。

2、间歇性跛行期如果缺血得不到改善,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期”,如劳累后下肢沉重如下肢灌铅样走不动路。随着缺血的加重,病人患者行走后出现疼痛的距离会越来越短,从几百米到最后的十几米,甚至几米。

3、静息痛期随着疾病的进展,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休息时也疼痛,晚间与寒冷更使疼痛加剧,患者往往整夜抱膝而坐,难以入睡,需大量止痛药才能缓解,即“静息痛期”。同时,该阶段可能有皮肤粗糙,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趾(指)脂肪垫萎缩,肌肉萎缩;足部皮肤呈明显苍白或紫红色,趾端发绀,并出现瘀点瘀斑。

4、溃疡、坏死期当组织缺血严重到组织不能获得维持活力所必需的氧含量时,就会导致发黑坏死(坏疽),即“溃疡、坏死期”,无论是否合并感染皆面临截肢的危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爱盯上这几类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有以下几大特征的人群,要格外当心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1、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的人;

2、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例如平常过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也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

3、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例如有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也可诱发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存在危险性更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有四种治疗方法

1、治疗病因。

该病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因此必须从病因着手,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严格戒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下肢动脉硬化。

2、行走锻炼。

行走锻炼能够促进下肢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下肢缺血导致的间歇性跛行有良好疗效。这种行走锻炼是需要达到一定运动强度的,一般而言,运动到接近肢体最大疼痛时再停止运动,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每次运动结束时切勿骤然停止,应逐步减速直至停止。此外,若患者下肢缺血严重,已经出现明显静息痛甚至坏疽时,则不宜用行走锻炼方法来进行治疗。

3、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其中,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局麻下通过动脉穿刺,引入导管,对狭窄部位行扩张或支架术。而手术治疗主要有动脉内膜剥脱和血管移植术这两类。如果硬化斑块较局限,可采用局部硬化内膜剥脱。血管移植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在狭窄闭塞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动脉吻合,从而越过狭窄段向远端肢体供血。

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都有血栓形成再栓塞的可能,所以要继续采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

4.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该病多由脾肾阳虚气弱,痰湿不化,痰瘀凝结络脉而致病。以益气温肾、活血通络,祛痰化瘀等方法来进行治疗。有心肾虚者,有肝阳亢者,有感染化热者,有气阴两亏者,宜兼顾并治。

该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低脂、低糖、低盐,,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少吃刺激性食物;

2、高脂肪、高糖类饮食会造成高胆固醇、高血脂,易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应少进食高糖、高脂的食物,如虾蟹、肥肉等;

3、少饮酒不抽烟,可适量饮用葡萄酒;

4、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减压和自我调节,注意劳逸结合。

作者简介:鞠上,副主任医师,北京医院周围血管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外科”负责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