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皮肤撕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像腿上堆满了沙子
TUhjnbcbe - 2023/7/18 20:41:00

一条蜿蜒的小溪,湍流不息,泥沙随着水流从高往低流,在溪流拐弯处,泥沙受到溪水的强力冲击,呈现不规则的突出,因为回流、湍流的作用,大量的泥沙堆积在这里。同理,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形成与此类似,但真正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01定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肢体疼痛,严重时组织坏死。一般见于中老年人,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02发病机制

(1)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

各种损伤因素,如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激素及化学物质刺激、免疫复合物、糖尿病及低氧血症等,导致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后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SMC)向内膜迁移、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并吞噬脂质形成SMC源性泡沫细胞,最终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2)脂质浸润学说

脂质浸润学说认为血浆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该过程中,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及脂质转运障碍可能起主要作用。

(3)血液动力学学说

在动脉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存在相互关联。研究证实,动脉硬化斑块主要是位于血管壁的低切力区,而湍流则对斑块的破裂或血栓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4)遗传学说

遗传学调查显示,本病有家族史者比一般人群患病率高2~6倍,可能是由于遗传缺陷致细胞合成胆固醇的反馈控制失常,以致胆固醇过多积聚。

03临床表现

脚及小腿发凉、怕冷、麻木、患足趾甲增厚、皮肤干燥变薄及间歇性跛行等。其中,间歇性跛行是典型的早期动脉缺血的指征,它的特点是走一段路后,便感到下腰、臀部、大腿内侧或小腿部、脚底板有疲累感、麻木、疼痛,刚开始可能走米以后疼痛,逐渐走米、米就痛,最后可发展到走米、50米即痛。有这种症状的老年人,不要认为是衰老现象,或误诊成老寒腿、脉管炎,需警觉可能是下肢肌肉缺血的信号,需立即就医检查。

04治疗——截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在局部的表现,它是周围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与“三高”等慢性病密切相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如果不及时改善,患者面临的将是截肢风险。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为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破坏动脉壁,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从而患肢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需要截肢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像腿上堆满了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