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例病例:“青年男性-艾滋病晚期-神志异常、癫痫样发作、肌力下降-颅内多发病变性质不明“。病房认为,因患者有显著免疫抑制基础,中枢病变需重点需鉴别机会感染(弓形虫,结核,隐球菌、病*感染及PML等)、淋巴瘤、HIV脑病。患者临床有高级智能减退和肌力改变,颅内影像学提示双侧白质为主的病变,腰穿脑脊液仅有轻度蛋白升高,且无明确病原提示。颅内病变仍倾向于艾滋病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PML)可能性大。
病房的看法得到了大部分教授的赞同。刘正印教授回顾了年主管病房时病理诊断我国第1例PML的经过,并简单介绍了PML的病理改变特点。吕玮教授也指出,尽管艾滋病诊疗技术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对于PML仍无根治性治疗;患者应尽早治疗,并选取血脑屏障通透性较高的抗逆转录病*方案。
此外,对患者就诊时并存的肺部病变及少量胸水的原因,讨论出现了较大分歧。结合患者治疗反应,病房认为是意识障碍导致误吸而继发吸入性肺炎,刘正印教授则提醒仍需高度警惕免疫抑制下结核病的可能性,几位外单位的专家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李太生教授总结提出,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尽管脑脊液JCV病*检测为阴性,也首先考虑PML的可能。但对于HIV合并颅内病变仍存在很多未知,应与家属充分沟通,如条件允许,建议脑活检明确诊断。
来自医院感染科的毛青教授点评该病例讨论,指出患者治疗反应对于判断病变性质的重要意义。医院的冯萍教授也就该病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第二例查房病例则引发了更为激烈的讨论。患者中年女性,病程3月,发热、右下肢红肿热痛,抗生素治疗后局部肿痛改善体温反复波动并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三系下降“,病房的主治医师阮桂仁大夫及门诊首诊医师罗玲大夫等认为患者皮肤软组织感染起病,抗感染药物引发DRESS(药物相关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全身症状)。
李太生教授、范洪伟教授、吕玮教授从临床表现、皮肤病变形态、治疗反应和T、B细胞亚群等入手,认为需高度警惕淋巴增殖性疾病尤其是淋巴瘤。刘正印教授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该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和调整有待商榷。多位外院专家也踊跃发言。李太生教授最后建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目前因DRESS综合征使用大剂量激素控制病情,肿大淋巴结已明显缩小,此时活检阳性率低,可在后续激素减量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积极活检寻找病理证据。
相较于专题讲课,亲历专业组查房,让各位研讨班学员对于协和感染科的临床诊疗有了更切实的体会。见到病人才有发言权,真理越辩越明。很多学员在会后反映,研讨班此次设置的专业组查房观摩环节和协和病例实战讨论,启发了临床思维,扩宽了感染科大夫的思路。责任编辑:曹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