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分享
关爱健康
定期检查
CT引导下肝囊肿引流硬化术治术
患者女性,46岁,不明原因右上腹部胀痛不适1年多,近期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通过彩超及CT等检查,确诊为肝囊肿,大小约6X7厘米。由于囊肿较大,且靠近肝包膜下,也让患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我院介入医学科在张文杰主任带领下,顺利为患者实施了肝囊肿引流硬化术。术中引流出囊液约80ml,术后患者右上腹部胀痛症状很快消失,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张文杰教授与郭海国主任会诊病历
引流肝囊肿囊液置换聚桂醇原液及预混空气混悬液
影像可见6cm以上肝囊肿
张文杰教授介绍,肝囊肿通俗点说就是肝脏中的“水泡”,是肝脏内不含实体组织的空泡。绝大多数的肝囊肿都是先天性的,即因先天发育的某些异常导致了肝囊肿形成。外伤、炎症,甚至肿瘤也可以引起肝囊肿。肝囊肿大小不一,小的仅数毫米,大者可达20几厘米,呈球形或卵圆形,囊液多数呈透明液体或胆汁。肝囊肿诊断并不难,多数通过超声、CT等检查可确诊。
肝囊肿虽然是良性病变,但也有一定危害:囊肿较大时压迫胃、十二指肠或结肠,引起患者不敢正常进食或饱餐;也可以出现肝区疼痛,腹胀,有时囊肿突然增大或继发感染,可以突然腹痛加剧,或发烧;患者有时上腹部可触及包块,有的病人出现呕吐,*疸;少数肝囊肿可出现以下状况,如囊肿破裂、囊内出血、感染或短期内生长迅速有恶变倾向等。
郭海国主任说,当肝囊肿在<5cm而且又没有任何症状时,可以不做治疗,应定期复查彩超,并观察囊肿大小的变化即可。若囊肿超过5cm且有不适时,可以考虑治疗。目前介入治疗采用以针代刀,这种治疗神奇而不是神话。弥补了传统开刀切囊肿的缺点。有经验的医生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准确无误地瞄准囊肿目标。用细针刺入囊肿,吸掉囊内液体,注入囊壁硬化药物,破坏分泌旺盛的囊壁柱状细胞,从而达到阻止囊肿复发的目的。
DSA引导下实施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疾病最常见疾病,患病率高达8.89%。多发于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如教师、交警、理发师以及妊娠妇女等。另外,静脉曲张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父母亲患静脉曲张,子女的发病机会是普通人的两倍。
早期轻中度的下肢静脉曲张,经过合理地改变生活习惯以及采用相应的保守治疗手段,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发展,这段时间可长达30年以上。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患者由于依从性差等原因,以及一些患者存在遗传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的障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期后,出现短时间内快速加重。这个加速期的时间通常在1年左右,此时患者的静脉曲张团块可能会迅速增加,伴随而来的是长期行走后下肢的沉重、肿胀等症状,并反复出现曲张浅静脉的破溃出血和血栓形成。单纯性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如果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造成下肢交通静脉或深静脉瓣膜功能受累,出现下肢肿胀的加重,足靴部的皮肤营养的改变,例如湿疹、淤积性皮炎,甚至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这种溃疡一般是湿性溃疡,其表面可以复合细菌感染和出血,进一步阻碍溃疡愈合。当然,这种难以愈合的溃疡很少造成截肢。
哪些情况下需进行手术治疗
早期轻度静脉曲张可以暂不手术治疗,除非患者有美容等要求;较严重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出现了相应的并发症者,需考虑手术治疗。具体指征如下:
1.经过长期发展,曲张的程度比较严重,比如大腿内侧有静脉团块严重迂曲。
2.长年静脉曲张,导致了长时间走路后下肢有酸胀或沉重感,影响生活质量。
3.静脉曲张引起了下肢皮肤性状改变,比如迁延不愈的皮肤湿疹、淤积性皮炎等,经过皮肤科积极治疗而无效。
4.静脉曲张的团块经常出血,且不易止血、愈合。
5.反复发作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6.积极保守治疗,仍无效。
7.有明确家族史的重度大隐静脉曲张,可以考虑早行手术。
在注射泡沫硬化剂前先注入碘对比剂使静脉显影,在DSA监控下注射入血管内的以气体为主要成分的泡沫硬化剂在高密度的碘对比剂衬托下显示为低密度的充盈缺损;当曲张静脉内的对比剂完全被泡沫置换(曲张静脉充满泡沫硬化剂)和(或)见泡沫硬化剂即将进入深静脉时停止注射泡沫硬化剂。
术前
术后三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