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静脉扩张,导致血液回流困难。静脉失去弹性,变得长而弯曲,由纤维癍痕组织替代了原来的血管弹性被膜组织。在皮肤表面可见布满了蜘蛛网样充盈的静脉。
(一)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下肢静脉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两组。深静脉在肌肉之间与同名动脉伴行。浅静脉在筋膜浅面,分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
(二)病因与病理
遗传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但尚未证实有确切的异常的遗传基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血管收缩能力减退。肥胖,肢体体表的的静脉由皮下蜂窝组织支撑。如果脂肪组织过多,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撑。重力作用,长时间地站立,肌肉收缩力弱,导致血液蓄积在肢体低位和骨盆。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静脉内压力持久增高曲张静脉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静脉壁的中层。在初期,中层的弹力组织和肌组织都增厚,这种变化可视为静脉压力增大所引起的代偿性反应。至晚期,弹力组织和肌组织都萎缩、消失,并为纤维组织所替代,静脉壁变薄并失去弹性而扩张。静脉瓣也发生萎缩、硬化失去功能。病变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亦由于静脉压的增高而发生障碍,引起营养不良,导致纤维细胞的增生。病变部位的皮下组织弥漫性纤维变性并伴水肿,水肿液内含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 静脉瘀滞使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又加重了组织纤维化。
(三)临床表现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常与职业因素有关,多见于教师、纺织工、理发员、售货员、交通警及警卫员等经常从事站立工作者。早期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可无明显症状。静脉曲张较重时,患者在站立稍久后,病肢有酸胀、麻木、困乏、沉重感,容易疲劳,平卧休息或抬高患肢后,上述症状消失。患者站立时,病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甚至卷曲成团,当平卧抬高患肢时曲张浅静脉瘪陷。 一般小腿和足踝部明显,常无肿胀。
(四)并发症
1瘀积性皮炎:多发生于小腿下1/3或小腿下2/3,表现皮肤营养障碍,皮肤萎缩、脱屑、干燥,色素沉着,渗液,瘙痒。
2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曲张的静脉出现红肿、灼热、疼痛,沿曲张的静脉可触及硬结节或索状物,有压痛。若并发静脉周围炎,则浅静脉周围不一。
3轻微的损伤就可导致静脉破裂出血,甚至有时小静脉可自发破裂而引起出血。
4瘀血性溃疡:常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轻微外伤,即可发生小腿慢性溃疡,很难愈合。
5继发感染:由于患肢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常见的有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急性蜂窝织炎等,病人可有高热,恶寒,舌苔*,舌质红绛。由于丹*反复发作,淋巴管阻塞,最后发生象皮肿。
(五)辅助检查
1.下肢静脉造影 是诊断和鉴别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2.超声多普勒检查 可准确反映下肢静脉曲张时出现的一些病理变化及相应的形态学改变,尤其能清楚观察大隐静脉上端的静脉瓣形态、功能状况。多普勒超声探头置于曲张静脉上,在其近端用手加压可听到逆流的血流声。
《静脉曲张危害》静脉曲张早期一般无大的危害。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曲张静脉所经过区域的皮肤由于营养不足,是十分脆弱的。一旦不小心,就很容易导致曲张静脉的破裂从而引起大出血。由于出血时往往不伴疼痛等其他症状,病人常常没有察觉,如果发生在夜间睡觉时,将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最常见的后果是静脉曲张引起皮肤营养改变导致色素沉着、溃疡的发生,这种溃疡可以经久不愈,局部恶臭流脓,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另外,部分病人可以在曲张的静脉内形成血栓,表现为局部肿块,疼痛影响行走。如果血栓蔓延到深静脉,就有可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具体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下肢酸胀,甚至行走困难;
2、静脉血管破裂出血;
3、出血;血管破裂,会导致出血;
4、静脉曲张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
5、溃疡形成; 溃疡为真皮或皮肤深层织的破坏所致的缺损,愈后有保痕,此点与糜烂不同。溃疡为继发损害,凡是皮肤损伤,感染或结节破溃达一定深度的损害可导致溃疡的发生淤滞性皮下硬化症。
6、小腿出现温疹、奇痒经久不愈;
7、小腿溃疡长期不愈,最终截肢;
《医院南岗分院周围血管病科刘丽主任》1导管电凝治疗浅静脉曲张,是利用套管针局部静脉穿刺电凝曲张的浅静脉,使曲张的静脉内膜破坏,加压包扎,需要一周静脉愈和后曲张静脉恢复正常。2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浅静脉曲张,是利用空气和泡沫硬化剂混合后注入曲张的浅静脉,加压包扎三天,曲张的浅静脉粘联愈合。出现红、肿、热、痛。急性炎症消退后,局部遗留硬结节或索状物。 3局部点式剥脱,是利用小切口,取出曲张的浅静脉,切口小,易愈合,斑痕小。
感谢各位朋友对血管外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