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皮肤撕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颅脑损伤
TUhjnbcbe - 2021/8/1 16:08:00
中国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hl/

1.头皮血肿

(1)发病机制:头皮具有较大弹性和韧性,富含血管,遭受钝性打击后,血管易破裂出血,在头皮至颅骨间各层组织间形成血肿。

(2)分类

1)皮下血肿:受头皮下层纤维隔的限制,血肿往往体积较小、局限在受伤部位、张力高,有时中心较软,而边缘隆起较硬,常误诊为凹陷骨折,行X线拍片可判断有无骨折。头皮下血肿无须特殊治疗,一般在早期予冷敷,24~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层组织疏松,期间有连接头皮血管和深部血管的导血管,血管破裂后,出血易扩散,甚至充满整个帽状腱膜下腔,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血肿张力低,波动,疼痛不明显。受伤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脉搏增快等,甚至可引起休克。对较小的帽状腱膜下血肿,一般处理同皮下血肿,若血肿较大,可在严格消*后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同时给予抗生素,必要时应补充血容量。

3)骨膜下血肿:血肿位于骨膜和露骨之间,一般伴有颅骨骨折,常不超过骨缝。大部分儿童骨膜下血肿不须特殊处理,可等待其自然吸收,较大的血肿可穿刺抽吸,一般不予加压包扎,以防血液经骨折缝流入颅内。

2.头皮裂伤

(1)发病机制:单纯的头皮裂伤常由锐器切割伤引起,复杂的头皮裂伤常因钝器所致。

(2)症状体征:单纯的头皮裂伤伤口平直,整齐无缺损,其深度可达颅内,但一般局限于头皮,少伴有脑损伤。复杂的头皮裂伤伤口可不规则,创缘间有时尚未完全分离,周围有挫伤痕迹,常伴有颅骨骨折或脑损伤。有时伤口呈撕裂状,撕裂的头皮呈瓣状,一般出血较多,但很少伴有颅骨和脑的损伤。

(3)治疗:去除伤口周围5cm范围内的头发,麻醉后用灭菌盐水冲洗伤口,然后用软毛刷蘸肥皂水刷洗伤口,用灭菌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洗净肥皂水后,再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对于长度在5cm以下,无明显污染的伤口,也可不用肥皂水,而直接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拭干伤口,以络合碘消*伤口及周围皮肤后铺巾,逐层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彻底止血,剪除已无血供的创缘,但对撕裂的皮瓣不应轻易剪除,因为头皮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有时基底很小的皮瓣也能存活。缝合伤口时,必须缝合裂开的帽状腱膜,对于张力很大的伤口,可适当延长伤口,也可在帽状腱膜下分离,松解伤口张力。

3.头皮撕脱伤

(1)病因及发病机制:头皮撕脱伤是指在强力作用下,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全层撕脱,多由留有发辫的妇女不慎将头发卷入转动的机轮所致。在儿童,也可由车祸和被犬咬伤引起。撕脱的范围与受到牵拉的发根面积有关,有时可达整个帽状腱膜,一般出血较多,可引起休克。

(2)诊断:根据创面的受损程度即可作出明确诊断。

(3)治疗:对于伤后6小时以内的病例,如皮瓣完整、污染较轻,可尝试吻合某些主要动、静脉,将头皮瓣原位再植,但常有一定困难。对于伤后12小时以内的病例,如伤口无明显感染、骨膜完整,可将头皮瓣去除头发和皮下组织,作为皮片植回创面,也可取腹壁或大腿切除中厚皮片植回,如骨膜也已撕脱,可去除颅骨外板再植皮。对于超过12小时或已有感染的病例,只能等待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进行植皮,如颅骨外露,则应行颅骨钻孔达板障,待肉芽生长后再植皮。

(更多内容详见《张博士医考红宝书外科主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