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饱和论“是近年来,日本便利店行业垄断严重的表现之一——以7-11、罗森和全家为主的三角联盟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年,日本平均每个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有24.6%的人每周至少去一次便利店;截至今年2月底,日本便利店店铺数达到家,同比增加1.5%。
但在中国,便利店市场的专业化与规模化似乎还处于探索阶段。按照日本和台湾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便利店行业竞争加剧。在中国,49座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中,近七成的城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它们都具备便利店生存的基本环境。但这当中的大多数城市,仅依靠一到两个本土品牌,主导整座城市的便利店业态,并没有引入外资品牌,导致行业单一化非常严重。
在运营理念和经营水平上的差异,也让本土便利店与外资便利店发展程度有所不同:
首先,它们的先天商业基因不同——本土便利店在初创期,背后很少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广泛占据城市中心区域;而外资便利店的开店逻辑是先战略投资,占据城市中心区域的关键位置,再打出品牌。
其次,它们的发展历程不同——中国的便利店历史相对较短,即便到了现在,外资便利店还是本土便利店的参照标准。
在零售业最重要的选址思路上,也存在不同——通常外资便利店的城市扩张路径是先进入一线城市,再进入消费力高的新一线城市,在进入一个城市时,会收集这个城市各种各样商圈、集客点等位置来做分析作出最佳选择;但本土便利店的城市扩张更像是人口流动带来的自然结果,更容易辐射周边城市和省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外资便利店的不断进驻,本土便利店在受到冲击的同时也会不断升级、迭代。正如今天报告中所展示的,未来的便利店行业更多是拼品牌建设能力和商品开发能力。
可以说,便利店是当代青年寻求治愈的场所。这里不再是提供便利生活的冰冷置物库,而是被赋予了一些生活元素,浓缩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现象。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不同个体生活的切面,也基于此孕育了新的消费模式。以下,Enjoy:
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ID:TheRisingLab)
作者/毛怡玫
视觉/王方宏
去年8月,罗森进驻南京,一度掀起了便利店的“南京现象”。
传播更广的一个消息是,在南京同时开业的5家罗森,人们排起长队,搬空货架,罗森甚至派出了5辆冷链车随时待命,为新开门店提供全天候的补给。开业第二天,罗森南京丹凤街店的日销售额就达到11.8万元,打破罗森进入中国后单日单店销售的最高纪录。
在中国有便利店的城市中,有很大一批并没有引入外资品牌。这些城市通常会有一到两个占据很高市场份额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主导了整座城市的便利店业态。不过一般来说,本土便利店品牌与外资便利店的经营水平始终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当外资便利店新进城市时,无疑会让本土品牌如临大敌。
外资便利店在扩张之前总是需要系统性地评估整个大区域的城市体系,再理性地决策。而本土便利店没有这个先天包袱,它们在城市中只要找到机会,就会扎根下来,这让一些城市形成了独特的便利店业态竞争格局。
根据新一酱从高德地图上采集的数据,长沙当前总共有家便利店。用泰森多边形测算它的服务面积时发现,长沙平均每家便利店的服务面积是0.69平方公里(略大于米×米的方格区域)。
芙蓉兴盛和快乐惠是长沙门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这两个品牌的便利店数量在高德地图上都显示为多家。其中,你能在家芙蓉兴盛的米范围内找到1家快乐惠——这意味着走在街上,很大几率你能在米内同时看到芙蓉兴盛和快乐惠。当我们把快乐惠的位置落在地图上,再与芙蓉兴盛的服务范围相匹配时(比如上图)还会看到,在长沙的中心城区,几乎所有芙蓉兴盛的服务范围内,都有快乐惠的门店。
太原是另一个典型的拥有双寡头便利店品牌的城市。在这里,几乎没人不知道唐久与金虎便利店——它们是太原本土便利店数量最多的两个品牌。这两家本土便利店的数量占了太原所有便利店的10.26%和7.14%。
不过唐久和金虎之间不如芙蓉兴盛和快乐惠挨得那么近。在家唐久中,你能在其中家的米范围内找到1家金虎,能在家唐久的米范围内找到2家金虎。
之所以挑选长沙和太原这两个城市来研究便利店竞争格局,是因为在所有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中,它俩的便利店赫芬达尔指数最高。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简称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计算的是某一领域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你也可以将它理解为垄断指数,简单来说,指数越高市场集中度也越高,当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指数等于1。它的公式长这样:
在计算之后得到的结果是,太原、长沙、南京、东莞的赫希曼指数排名前四,而人们印象中便利店多的上海和深圳,垄断指数并不高——这不难理解,沪深两城拥有更丰富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不过如果根据美国司法部利用赫希曼指数作为评估某一行业集中度的指标时定出的“0.1为垄断”的标准,中国城市的便利店市场还都处在充分竞争之中。
罗森的进入打破了原本苏果在南京的垄断地位。苏果便利店,包括其第三代店铺“好的”的数量,占到了南京所有便利店的7.3%,排在第二的芙蓉兴盛仅有2%的份额。
按照日本和台湾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美元时,便利店行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进入1万美元时,便利店行业竞争加剧。在49座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中,近七成的城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它们都足够具备便利店生存的基本环境。
与武汉罗森合作的中百集团,在年上半年关掉了18家大卖场、44家超市,但新增了68家便利店。在超市和大卖场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符合城市人及时性、随机性需求的便利店成了近几年零售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