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据《江苏工人报》报道。
农民工权益保障是法律援助重中之重。南通市海门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为核心,聚焦农民工集中集聚、纠纷多发易发行业和领域,以化解劳资纠纷、保障农民工工资为重点,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升用工单位和农民工法治意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搜证巧办无劳动合同讨薪案
刘某和陈某是南通某陪护公司员工,公司与二人均未签订劳动合同。今年以来,她们有三个月一直没拿到工资,甚至在几个月后,还无故被公司口头辞退。虽然这份工资微薄,但其实已经构成她们家庭收入的一半。无奈之下,她们选择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中心办案律师经过充分调查,成功调取银行流水、返工证明等证据材料,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确定了工资数额,使公司不得不承认违法事实。之后,该公司不仅给付了拖欠工资,还支付了二倍工资、违法解除赔偿金共约4万元。
由于农民工普遍法律知识不足,加上经济地位不平等,容易无意识甚至被迫受到违法用工行为的侵害。
并且,大多数农民工并无证据意识,当得知权益受损时,往往又缺少证据支持主张,导致维权困难成为常见现象,碰到此类问题可拨打公益法律服务热线取得专业帮助。
耐心沟通助当事人获工伤赔偿
工伤事故不仅会给农民工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可能使其面临与单位漫长的工伤待遇协商。海门区法律援助中心向工伤农民工提供上门服务,免去受援人路途奔波,为其送上温暖的法律关怀。
周某今年67岁,在南通某体育用品公司打工。去年3月,周某在工作时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左手挤压伤、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单位虽承担了医药费,但就其他工伤待遇协商不成,故周某申请法律援助。
该案的承办律师与周某仔细确认主张内容,当日就着手收集证据。由于停工时长缺乏证明材料,承办律师采取感化策略,多次与对方公司沟通,尝试唤起公司对这位老员工的基本道义和同情,最终成功获得公司理解,双方最终达成仲裁调解,约定限期支付工伤待遇近6万元。
雄辞闳辩助12位农民工讨薪18万
年关将近,带着一年的积蓄挤上回乡的火车,成为每位农民工日日盼望的美好愿景。
海门区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响应“情暖农民工”专项活动,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配强律师队伍,回应重点关切,着力解决欠薪问题,努力让广大农民工朋友都能过个幸福年。近日就办结了一例12位农民工的讨薪案件。
该案中,受援人均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某餐厅从事基础劳务工作,单位无故拖欠工资共计18万余元,他们几次讨要未果。
受援人大多是外出务工的家庭顶梁柱,被拖欠工资的无奈和与日俱增的乡愁,使他们最终下定决心解除合同,追索劳动报酬。
获得劳动报酬是每位劳动者最基本的合法权益,援助中心受理申请后,安排有丰富劳动者权益保护经验的律师承办本案。
承办律师在第一时间全面核实调查证据,全力办案,争取促成有利结果。最终,12位受援人的诉求全部获得劳动仲裁支持。
法律文书生效后,承办律师又协调餐厅老板在最短的时间筹措资金,帮助受援人们拿回了应得的劳动报酬。(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司法局)
责任编辑:尹文卓